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党委党建
民族大团结项目促发展——海东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项目建设纪实
发表时间:[2016/1/19 16:43:23]    

  乐都区郎家村民族团结文化广场

  青海新闻网讯 从村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的乐都高庙镇郎家村文化广场到注重农民增收的循化上坊村撒拉风情农家院,从僧侣住进新楼房的化隆支扎上寺到开展土族盘绣进课堂的互助东沟乡中心小学……走遍海东大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区项目带来的变化处处展现,村民与干部,僧侣与师生,切身感受到创建阳光普照下的融融暖意。

  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中,海东市牢牢把握“抓项目、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的“造血”功能,取得实效。

  三年来,海东共投入创建资金4100万元,用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和睦,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团结奋进,共同谱出一曲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文化建设让百姓生活充满阳光

  每当夜幕降临,在海东各地的文化广场上就会出现一道别致的风景——村民们或翩翩起舞、或闲话家常、或散步健身,悠闲自在,欢乐祥和。

  1日13日,记者来到乐都区高庙镇郎家村,看到广场上热闹非凡,其乐融融。歌声、乐声、笑声,声声入耳;老人、青年、孩童,人人参与。

  正在打篮球的孩童和在健身器材上锻炼的老人,尤为引人注目。几位热情的村民看到记者来采访,便过来攀谈了起来。村民马大爷说:“以前吃了晚饭就窝在家里,现在到这里来还可以跟着年轻人跳跳广场舞、打打篮球,生活真是越过越好了!”

  自从该村的民族团结文化广场修建完成后,每天到这里锻炼、休闲的老百姓越来越多,每天最多时可达200多人。据了解,该广场投资达55万元,设有篮球场、健身器材、文化墙,建成后深受群众欢迎。

  在平安区古城乡古城村的射箭场上同样是一片热闹景象。记者看到,几位射箭的村民一起练习、相互切磋射箭技巧。

  “我们这里的老百姓都喜欢射箭,以前村里没场地都是跑到附近的村里去练习,很不方便。现在村里有了射箭场,我早晚都会到这来练习一会。”古城村村民冉世雄告诉记者。今年59岁的他作为一名射箭爱好者,自打村里有了射箭场后,和几位射箭爱好者有空都会来这练箭,现在只要哪里有射箭比赛的消息,他们都会去参加。

  如今射箭这项活动,涉及全海东100多个行政村,箭手达10万人。为给广大农村射箭爱好者提供一个好的射箭场地,海东投资64万元,修建了乐都区下营乡卡金门村射箭场、平安区沙沟乡树儿湾村射箭场等。

  应该说,修建文化广场、射箭场等是农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的一个缩影,更是海东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带来的效应。

  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海东还在文化建设方面,注入项目资金,充分保护、挖掘、传承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元素,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循化县红光村红军小学是一所全国唯一的西路红军小学。校长马明全介绍,为了发扬红军精神,学校专门编演了西路红军长征舞台剧。在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中,学校积极争取了7万资金用于购置舞台剧所需服装、道具等。今后,还将聘请有关专家对舞台剧音乐背景、表演等方面进行指导,让舞台剧充分体现出“军民鱼水情、民族大团结”的主题,争取在全国红军小学建设理事会上演出。

  互助县实施的《安多藏语格言集粹》编纂项目投资19万元,该书共160万字,编纂了藏族婚俗、谚语、歌谣等内容,弘扬、抢救、挖掘了华锐藏族生态民间文化,有利于对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另外,乐都文化馆争取项目资金13万元抢救性搜集、整理《河湟花儿“曲艺”集》;平安区争取资金10万元对曲艺文化整理保存;在市级文化创建活动中,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和谐家园”民族歌曲征集活动……一系列振兴文化发展的举措,让海东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和弘扬。

  化隆县巴燕镇城西社区服务大厅

  社区变样:居民办事更方便了

  宽敞的便民服务大厅、个性化的舞蹈排练室……乐都区寿乐社区最近完成了社区办公环境的彻底改造,办公环境焕然一新,投入使用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满足了社区居民对业务办理和开展活动的需要。

  “以前大家都挤在一起办公,不仅办公不方便,社区居民日常想要开展一些活动,也没有场地条件啊。”社区党支部书记付书辉说。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中,寿乐社区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从去年4月份开始对社区办公环境进行了彻底改造,目前刚搬进新楼,大家工作积极性很高。

  寿乐社区辖区总户数2309户,5366人,是一个藏、回、蒙古、土等民族聚居的社区。针对少数民族众多的情况,寿乐社区在设置办公机构时,还专门设立了“民族之家”办公室,处理少数民族群众的问题,少数民族群众来社区办事会优先办理。同时,处置民族群众之间的一些矛盾纠纷,“民族之家”办公室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排查化解矛盾。

  在创建活动中,海东还投入30万元改善了化隆县巴燕镇城西社区办公条件、投入15万元为平安区平安镇乐都路社区购置了文化活动器材。寿乐社区、巴燕镇城西社区等均是海东打造“六个标准化社区”中的其中之一。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而在平安区社会福利中心院老人眼里,有房住、吃喝不愁,还有老伙伴能在一起健身、娱乐、聊天,就是他们每天感受到的幸福滋味。这里的老人虽然基本都是五保户,没有亲人陪伴,但在这里,他们享受着别样的温暖和幸福。

  坐落在平安区平安镇上滩村的社会福利中心,是一所集养老、护老、收养孤儿和无助残疾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院,属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总投资900多万元,项目占地总面积11810平方米。

  由于福利院时常停电停水,为了解决老人们吃饭取暖问题,福利院争取创建项目资金24万元修建了伙房、畜棚、维修了锅炉等。“原来是简易的露天伙房,夏天还好冬天的时候就太冷了,老人们吃饭时常成问题,还有锅炉由于地基下陷,维修也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幸亏创建项目资金到位及时,帮了我们福利院的大忙!”福利院院长张任邦说。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解决了广大少数民族聚集区群众诸多切身问题,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建的支扎上寺僧舍楼

  僧侣进楼:激发宗教人士爱国爱教热情

  在海东,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四成以上。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海东始终把寺院管理作为民族地区维稳的重点,千方百计做好寺院设施建设及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团结在一起,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在化隆县支扎上寺,新建的大经堂、藏式风格的僧舍、文化广场等让人眼前一亮。蓝天白云映照着大经堂,寺前广场上百来名僧侣在辩经,置身其中,心绪顿时宁静下来,恍若梦境一般。

  走进僧舍,三室两厅,90平方米,向阳的客厅被阳光照得暖暖的。“水、电、暖统一供,冬天不用烧炉子,做饭用电灶,厕所使用的是抽水马桶……住进新房子,心里太高兴了!”支扎上寺僧人慈成尖措说。他在寺院里生活了近40年,从没想过自己会住上这么好的僧舍。自己一定要潜心修行,争取做一个弘扬佛法、护国利民的好僧人,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关心与厚爱。

  “这两年,海东对我们寺院的建设投入力度越来越大,2014年投资60万元对僧舍进行了改造,去年投资的50万元,将用于对寺院文化广场二期建设。”支扎寺民管会副主任隆多尖措告诉记者,除了改善寺院僧舍外,还投资了15万元购置了电脑、空调、办公桌等办公设备。

  在海东,不少寺院都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僧舍破旧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地处平安区三合镇瓦窑台村的藏传佛教圣地夏宗寺,由于通往寺院的路为崎岖的山路。针对此情况,海东投资10万元在寺院安装太阳能路灯、维修经堂屋顶和僧舍等,改善了寺院服务公共设施,通过发展旅游业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除了对藏传佛教寺院的大力度建设,海东还投入专项资金对清真寺基础设施同样进行了大规模建设。

  化隆县扎巴清真寺,是全省重点文物单位,由于寺院年代久远,存在经堂屋顶破损、信教群众用电安全等隐患,对此,海东投资创建资金25万元对扎巴清真寺危旧线路、寺院屋顶、生活用水、民管会办公室等进行了维修和改造。

  循化县街子清真大寺,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乡三兰巴亥村,珍藏着撒拉族先民700年前东迁时带来的一部手抄本《古兰经》。为了改善清真寺周边环境,循化县争取创建项目资金20万元对其进行污水治理。“街子清真寺地下污水管网宽2.5米、高1.8米,设计考虑较长远,今后在整个清真寺、骆驼泉景区的规划当中,清真寺地下污水管网可与整个景区规划相衔接。”街子镇副镇长马培英说。

  投资25万元在民和县卡地哇寺修建文化广场、实施环境治理;投资26万元对互助县松多乡花园寺僧舍进行改造;投资43万元对循化县尕楞乡果拉寺大经堂进行维修……

  如今,放眼海东大地,一座座寺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广大宗教界人士爱国爱教热情高涨,寺院团结稳定的基础不断夯实,呈现出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经济扶持: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向来青海旅游的人们提到盘绣,大家不约而同地会想到互助,而在互助提及盘绣,没有人不知道年先村的。

  东沟乡年先村是一个偏远的纯土族聚居村,属半浅半脑地区,海拔2720米,全村244户、1065人。该村妇女擅长盘绣,盘绣制品用料独特、工艺复杂、色彩艳丽、图案考究、经久耐用,深受游客青睐。

  在年先村,盘绣的历史可以说和村落的历史轨迹完全吻合。年先村也正是利用这一传统工艺,去年投资10万元实施了互助县林云刺绣有限公司刺绣产品研发项目。

  “到目前,我们共收购盘绣制品170余件。一部分已在西宁机场进行销售,这些盘绣制品的加工主要是在农闲时期,依据目前情况来看,有望实现年收购、销售1500件左右,这样可以增加我村一部分农户收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项目负责人苏德云说。

  据苏德云介绍,项目建成后,可带动100名家庭妇女从事刺绣工艺品加工,按年人均加工200件计,可加工产品2万件,每件按平均价格50元计算,可实现年收入100万元,实现利润45万元,增加人均收入4500元。

  如果说,年先村通过利用土族盘绣这一独特的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而在循化县上坊村,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同样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走进循化撒拉风情农家院,泡上一碗清香四溢的盖碗茶,尝几道撒拉族民族餐,再观赏撒拉族民俗风情,恐怕是最惬意的事了。以骆驼泉闻名的上坊村、三兰巴海村更是吸引了无数省内外的游客做客循化。

  为了发展村级经济,循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65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00万、群众自筹200万、创建资金10万,实施街子镇上坊村撒拉风情农家院项目。

  据上坊村村长韩明如介绍,该项目占地面积为3亩,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属于全村入股的集体经济。目前已完成农家院地基平整,预计今年6月主体可完工,12月底可营业。年收入预计可达140多万元,带动当地村民70多人就业。

  “上坊村撒拉风情农家院与街子清真大寺、骆驼泉相邻,再加上每年举办的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到了循化,凭借这些资源优势,开办撒拉风情农家院生意会很好。”街子镇副镇长马培英说。

  通过一系列经济项目扶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中得到了实惠。

  红光小学编排的西路红军长征舞台剧

  校园教育:争做民族团结好少年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国家观、民族观孕育形成的基础时期。这个基础打得好不好,牢不牢,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对此,海东市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中,投入大量项目资金,通过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制作文化宣传墙、购置民族乐器服装等措施,着力培育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情怀、宽容善良的美德。

  坐落在黄河北岸马阴山脚下的化隆民族中学,是一所拥有1074名学生、77名教职工的寄宿制藏汉“双语完全中学”。这所中学99%学生是藏族学生,同时还有汉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

  走进这里,只见校园两侧竖立了标语牌,教学楼里设置了校风、校训,走廊内设置了名人名言、道德故事、行为守则、学生作品,教室内张挂着国旗、班风、守则,楼梯间张挂了文明用语和行为提示语……似乎让人感觉到这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每一个角落都在传递创建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

  校长张生海告诉记者,为营造稳定、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加大了诚信、文明、民族团结进步等内容的宣传力度,学校争取项目资金14万元精心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凸显了办学理念,提升了办学水平。

  同样,在平安区平安小学,为了使民族团结观念深入孩子们的心里,学校投资15万元精心制作民族团结进步教学课件、购置器材等。学校还经常举行别开生面的文艺表演,增进各民族孩子之间的友情。

  此外,我市还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传承,让民族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如在互助县东沟乡中心小学,学校申请了项目建设资金32万元,建设了宣传土族盘绣长廊,为兴趣小组购买盘绣材料、建设盘绣文化展览室、布置盘绣社团、楼梯、墙面等。据东沟乡中心小学负责盘绣兴趣组的教师赵有娟介绍,目前兴趣组有43人,学校聘请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麻宝琴作为辅导老师,负责学生的盘绣辅导培训和实践练习。现在,大部分学员已经学会了盘绣制作方法,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学员都能独立完成一件作品。记者了解到,“土族盘绣文化进校园”项目实施后,已多次迎接上级领导、社会团体和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今年3月,“土族盘绣社团”还将代表互助县参加在青岛举行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试验县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活动。届时,“土族盘绣文化进校园”将成为一张宣传互助、宣传土族、宣传盘绣的亮丽名片。

  各族学生和顺相处,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已盛开在海东大地各个学校,成为各民族师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网站首页 商会概况 新闻资讯 商会服务 名企风采 招商引资 入会指南 联系商会
版权所有:青海省江苏商会 ©2010 地址:西宁市城中区香格里拉路8号
后台管理:商会管理员  客服QQ:191881620
 青ICP备000000000号  制作维护:观堂传媒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