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办好青海的事情,同样也在党、也在人。
吏治清明,才能政治清明。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不论行进到哪里,选人用人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严格选人用人、抓好监督预防、匡正选拔风气……一段时间以来,在“严”的氛围中,一些滋生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土壤被铲除,一些存在选人用人漏洞的砖墙被填补;干部选拔任用“防火墙”被筑牢,缕缕选人用人的清风吹起,为推进我省的伟大事业、伟大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发挥干部工作“指挥棒”的作用——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
党管干部原则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最鲜明的政治特色,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选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标准选人,关乎人心向背、影响社会风气、关系事业发展。
去年,中共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新修订的《条例》作为选拔任用好干部的制度保证,既有实体性的要求,又有程序性规定,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删繁就简,环环相扣,形成了可操作、可检验、可追究的闭环系统。《条例》中实质性改动有多处,每一处改动都体现着中央新精神、群众新期盼、干部工作新实践,为新时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条例》一经颁布,我省各级党政组织、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就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努力抓好自身和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通过反复研读原文、中心组专题研讨等,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努力把握基本要求,掌握规定程序,领会精神实质,让《条例》成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
能否真正选好人用好人,关键在于有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用人导向。紧握《条例》这个有力武器,面对纷繁复杂的“跑要风”、“说情风”:
——出于公心、公道正派,是铲除一切私心杂念的“一把快刀”;
——坚持原则、规范操作,是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一支利箭”;
——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是不断提升群众对选拔任用干部公认度的“一记重拳”;
我省进一步严把标准关、严把人选关、严把审批关、严把纪律关、严把监督关,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被努力营造。
为了进一步选好人,坚持关口前移,强化源头治理;为了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率先做到领导干部“凡提必查”;为了不让日常管理“挂空挡”,以严的要求、严的措施、严的纪律抓好干部培养选拔和监督管理;通过用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措施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选人用人工作的管理监督,做到更好地知人、选人、用人和管人,从而推动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成为新常态。
铁规在发力,禁令在生威。在人选把关上从严,在执行纪律上从严,在监督问责上从严……进一步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口。
织密监督防控网——
管在平时,抓好预防
从严治吏,必须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治吏,必须管在平时、抓好预防。
近年来,随着我省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的日趋完善,各级党组织对干部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干部监督管理的效果也日益显现。
强化思想教育“醒醒脑”、强化日常管理“束束手”、强化帮助提醒“扯扯袖”……一段时间以来,在我省开启的干部监督全天候“探照灯”下:
——重点抽查、重点核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全面开展;
——摸清底数、自查整改相结合,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专项整治有序推进;
——“谁批准、谁纠正”,清理规范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工作取得实效。
实实在在把功夫下在平时,不论干部处在“履新期”、“闪光期”还是“调整期”,都有针对性地及时约谈,同时完善经常性谈心谈话,一旦发现干部“喷嚏咳嗽”、“红脸出汗”,都毫不客气地敲打告诫,使干部时时处处受到严格约束,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大病转为绝症。
真真切切把力气花在预防上,通过重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整治,综合运用网络等多种监督渠道,探索建立干部监督管理信息库,按照一人一档的目标,将领导干部履职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串联记录,推行日常“痕迹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干部思想上、行为上的苗头性问题,治疗“未病”,消除“亚健康”。
在强化干部监督的薄弱环节上下力气,一以贯之地抓、驰而不息地抓,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确保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开好局、起好步,省委组织部从去年年初开始,认真组织开展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含省管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集中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将10577名领导干部填报的个人事项全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在此基础上,牵头建立了由13个职能部门参加的抽查核实联系工作机制,为开展抽查核实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心有所畏,行才能有所止。多措并举,多箭齐发,让不考察、不去了解干部的真实“家底”,不调整、少与干部谈心谈话,不出大问题就不过问干部对“身边人”的管束……这些过去看似寻常、实为不妥的做法都成为过去。 抓细抓小抓早,防患于未然,这是一种切实的关口前移,一次悄然的温情棒喝,一回负责的监督威慑,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干部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政治责任和政治生命线,促使干部讲规矩、守纪律,进一步筑牢干部的“安全防线”。
对准靶心瞄准目标——
严在重点对象、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上
党组织充分信任,能使干部放开手脚,增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组织严格监督,能促其勤政廉政,不偏离正道、不走向歪道。
现阶段,突出重点对象,紧盯重点领域,狠抓重点环节,就是从严治吏的重中之重。
如果对“一把手”缺乏必要的监督,势必会导致权力失衡、决策失误和行为失控,给工作带来损失,给事业造成危害。所以,在从严治吏的进程中,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始终是重点,“一把手”是关键中的关键。
一直以来,我省突出监督重点对象,坚持把各单位党政“一把手”、新提任领导干部和即将离任的领导干部作为监督重点,探索运用重大决策全程纪实、个人报告有关事项抽查核实、预警分析等办法,加强对一把手履职用权行为的监督制约。
将目光瞄准重点领域,盯紧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惠民资金、专项经费管理等问题集中且多发领域,通过织密监督之网,堵住腐败滋生的漏洞。
狠抓重点环节,在任前,重点加大对干部的考察识别力度,全面掌握干部情况,严把入口关。对任后监督更是从严,严格请示汇报制度,强化管理责任制,对领导干部婚丧喜庆、职务升迁调动、逢年过节,以及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亲属圈”等方面的情况,都全面细致地进行了解,把好用权关、用人关、用钱关,努力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同时,还发挥好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来信来电、网络举报等渠道,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让监督成为一种自觉。
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除了有干部自身的问题以外,也或多或少存在着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所以,坚决杜绝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等,让一切都运行在阳光下,才能让党员干部真正经得住考验。
只有从严要求、从严把关,让选拔任用的干部靠得住、过得硬、能放心,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心齐气顺的干事创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