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明,浸润于道德信仰的灌溉,植根在精神力量的土壤,衡量着城市品质的维度。
发展更科学,环境更美丽,社会更文明,人民更幸福。围绕这一目标,我市全力以赴、全员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已有10年。“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文明创建的过程,就是造福人民群众的过程,我市努力践行,从未间断。
自2011年光荣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我市高起点再出发,3年来始终位列全国文明城市第一方阵。
“要把文明城市建设,放到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高度来推进。”市委书记阎立日前在全市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让“文明”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成为看得见、摸得着、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发展成果。
唐文竹 闻铭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 更加突出为民
今年由中央文明办下发的新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操作手册》,也更加强调创建为民。
注重城市公共服务,对市场监管、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文明诚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民生保障,增加了社会保险参考计划完成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棚户区改造情况等考核标准;注重居民生态环境,提高了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环境管理处罚情况的考核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5%,要求建成区不能出现黑臭水体等;注重群众参与,增加了群众参与、群众评价两项考核内容,共计6条考评标准,明确创建工作要以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
此外,新版测评体系无论在测评内容上,还是在总体框架上,都强调了思想引领和常态长效。特别强化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制度化、诚信建设制度化、文明旅游、公益广告等重点工作,体现了“把城市建设得更有文化、更有品位、更有道德”的内在要求。对文明旅游、选树道德模范、公益广告等方面,都明确提出了制度性的要求;像生态环境、城市管理、诚信建设等测评项目,必须一以贯之、日积月累。
测评体系有调整——形成“3+8+1
据市建设文明城市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版《测评体系》共包括3大版块、12个测评项目、90项测评内容、188条测评标准,从结构上改变了过去“8+1”总体框架,形成了“3+8+1”的框架结构。
“3”,就是思想道德建设三项重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明道德风尚培育,共59条测评标准。
“8”,就是八大环境,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共104条测评标准。
“1”,就是长效常态的创建工作机制。
总体来看,新的测评体系内容较往年更加丰富,以此为引导,我市今年以来的文明工作更加细致,让市民们从无数个城市生活细微处,也能感受到文明建设的新成效。
市民自发提醒更多人——让我们共同做到 这些“要”和“不要”
城市是市民的家,每一位市民的点滴自觉行动,才能汇聚起城市文明的暖流,累积起城市文明的高度。连日来,不但各有关方面,而且有不少市民都对记者说,希望每一位市民一如既往,在言行举止中注意文明素质。
要做到文明行为。在公共场所不争吵谩骂、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木等,不在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无烟区吸烟,在影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会场、赛场、景区、公园、广场、主要街道、机场、车站、码头等场所行为文明有序。
要做到文明交通。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机动车在人行横道让行,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乘客排队候车(候船)、依次上下车(船)。
要做到友善礼让。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让座,注意人际关系融洽,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询问。
要热心公益活动。主动参加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献血、捐赠器官、义演义诊、环境保护、植绿护绿等活动。
要牢记并遵守我市的市民(文明)公约
|